09112018.漄嘿客家人
从小在乡下长大, 家里接触的第一母语就是客家话。 家里每个成员都是用客家话交谈。 在读书时候还曾经因为用客家话跟同学聊天而被老师挂上“我讲方言”的大牌子。 那时只是觉得, 学校是只能讲华语, 不能讲其他语言。 那时只知道客家话只能在家里讲, 不可以在学校范围内讲, 所以很多小学的同学到现在还都是用华语沟通的。 上了大学, 由于大学是在吉打州, 家乡客家人更是少之又少。 华语就成了我们必讲语言。 只是打电话回家的时候才有机会说客家话。 每次朋友听到我跟家人说客家话都说我在说日语, 因为他们听不懂。 那时只有一个朋友是大概听懂我在说什么的。 在大学期间, 大概知道了, 西马的比较听得懂我们的客家人多数是在Sitiawan这个地方(如有错的话麻烦纠正我)。 对了, 忘了说我是河婆人。 在大学时期, 几位一起从家乡过去的朋友都很喜欢用客家话聊天, 因为其他人都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 感觉很神秘。 哈哈~~ 大学毕业回来家乡已经十多年了。 近几年因为在市区工作, 认识了一群客家朋友。 慢慢地才知道, 其实客家话在以前的年代是属于山上人(乡下人)讲的语言, 所以很多在市区工作的客家人很少会在同事面前使用客家话。 这个我就有点接收不到。 可能是我一毕业后工作的地点是在山上, 同事都是客家人, 所以我们都是用客家话聊天, 工作的。 这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山上和山下之分啊! 近两年参加了社团, 一个是砂拉越河婆同乡会, 另一个是砂拉越客属公会。 这两个公会都是籍贯公会。 参加河婆同乡会是因为以前上大学的时候我是拿他家的助学金的, 觉得自己应该有所回馈。 参加客属公会纯粹只是因为朋友约的, 自己也想说是反正都是客家人, 就参加吧! 参加了这两个公会后, 自然而然地就接触了一样籍贯的人了。 每次在聊天的时候都会发现一些不能避免的感叹, 就是年轻一代的都已经忘记自己的籍贯语言是什么了。就连自己是公会一份子的朋友都说在家都是用英语和华语与自己孩子沟通的, 孩子们根本就不会说客家语了。 这样的情景应该在其他的籍贯也同样发生。 参加了这两个公会后, 我自己有个梦想, 就是尽量让自己籍贯的人知道客家话的文化, 来源。 很多前辈都会说, 我们要怎样让年轻人可以参加我们公会的活动, 我们这些半黄不青的年轻人也一直在想一...